月27日,“我國紡織產業智能制造發展戰略研究”項目成果發布會在北京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孫晉良、俞建勇、周翔、蔣士成,中國工程院二局副巡視員王元晶,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司副司長曹學軍參加了成果發布會。
據了解,該項目由中國工程院于2016年設立并啟動實施,項目研究報告共9章,詳細全面闡述了我國紡織產業智能制造發展戰略,意在對未來5~10年我國紡織產業發展智能制造進行戰略布局謀劃。曹學軍表示,智能制造是紡織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希望項目研究報告能夠得到更好地應用,對紡織行業智能制造發揮指導和引領作用。
智能制造引領我國紡織產業轉變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迭代演進,改變生產要素結構的新趨勢下,我國紡織產業亟需加快向智能制造新業態、新模式轉型升級,進一步創造國際競爭新優勢,邁向全球同類產業價值鏈中高端。孫晉良表示,在大量資料研究、企業調研、高端研討的基礎上,該項目研究報告將對我國紡織產業的精益制造、高效制造、柔性制造、服務制造、綠色制造起到支撐作用。
俞建勇代表項目組表示,我國紡織產業向智能制造轉型升級已經啟動,并且在共性技術、智能制造車間示范、數字化智能化紡織裝備和工藝、紡織服務制造及網絡協同制造、智能紡織材料等領域取得了一定進展。但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我國尚存在一系列問題,主要表現為紡織裝備和數據缺乏互聯互通,紡織制造數據采集、信息融合、智能執行、智能運營能力不足,紡織制造與新一代人工智能融合緩慢,紡織智能制造關鍵部件、基礎件和電子元器件大多依靠引進。而制約紡織產業智能制造發展的主要因素是數量眾多紡織企業的傳統工業思維、紡織科技人才隊伍和科技資源力量薄弱、紡織智能制造研發投入不足、紡織智能制造軟硬件基礎能力弱、跨領域協同不夠等。
智能制造對于紡織行業顯得愈加重要。俞建勇表示,未來5~10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和收入增長、勞動力成本上升、城鎮化持續發展、高端制造戰略實施、生態綠色發展持續、互聯網經濟發展,將促使紡織產業進一步提升市場響應度和全要素生產率、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就業、加快走向中高端、節能減排減量、加快發展新模式和智能紡織產品??傮w上,智能制造將引領我國紡織產業由勞動密集型、資源消耗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由制造向創造、速度向質量、產品向品牌轉變,在國內傳統產業中率先走向高端。加快發展紡織產業智能制造,將有助于我國紡織產業在世界紡織科技新一輪變革和產業格局變化中牢牢掌握主動權。
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核心支撐決策和運行
對于如何推進紡織行業智能制造,俞建勇表示企業要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核心,以問題為導向,以實際需求為依據來推進智能制造,要做好“數據”這個基本功,把包括物、設備等在內的所有制造要素數字化,也要把人“物化”為數字,把人的各種行為數字化,在此基礎上實現數據互聯互通,進而實現網絡化和智能化,支撐決策和運行。據此,企業可以根據自己所處的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策略,階梯式逐步推進。
目前,很多人把智能制造理解為自動化或者智能裝備的應用,或者從技術角度理解為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俞建勇認為這是對智能制造的片面認識,對于智能制造,要牢牢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這個核心,并且要注重互聯網和物聯網的綜合應用。
正是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核心,項目組提出了紡織產業領域智能制造基本范式,即基于HCPS(人-信息-物理系統)的紡織產業智能制造體系,以及基于工業大數據的紡織產業數字化管控體系。這兩個范式不僅將HCPS融入到紡織全流程,實現狀態感知、實時分析、科學決策和精準執行,而且通過全流程互聯互通,智能傳感器采集各種數據形成工業大數據,在工業大數據平臺上,通過工業軟件實現紡織生產的大數據應用場景。